欢迎您访问中保维安保安集团中泰分公司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安资讯>> 保安知识

探讨安防物联网在社区安保上的运用

发布日期:2024/3/18 浏览数:1484

物联网是一个以感知为核心,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交融的综合信息系统,能极大提升对物理世界的综合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 反馈控制,为人类社会提供智慧和集约的服务。物联网不仅是信息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也为安防行业及技 术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成熟的安防技术和产品为物联网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安防系统建设的信息化、集成化、智 能化提供了解决方案,成为居民向往的智能家居生活的助推剂。社区安保人员作为保障社区安全的主要力量,同时作为安防系统的实施运用者,在为社区居民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时,扮演着重要角色。

安防物联网的基本结构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安防多个领域,部分系统设施已实现智能化的要求。安防物联网,单纯 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是物物相连,应用 层次上对此有更高的要求,即各系统不仅要相连,而且要实现信息的共享 以及具有对各种不确定行为做出反 应的功能。安防物联网的基本结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 管理层、应用层。

感知层是指信息的采集端,即获取图像信息的摄像机、探测人员位置 的泄漏电缆以及获取声音信息的传 感器等。

传输层是信息接入和传输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基带传输、光纤传输、 互联网、通信网等。

管理层承担着信息的处理与共享的任务,是社区各种资源充分、智 能化利用的实施者,使得各系统之间 相互沟通、统一协作,真正为居民提 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应用层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构建“安全、舒适、方便、高效、智能”的生 活方式。实现智能家居、个人安全、 社区安全、紧急救援、远程看护等应 用。

建设集电视监控、周界报警、巡更、门禁对讲、灯光广播、防盗与报警、车库管理和小区静态图像自动识 别处理为一体的小区安防物联网,将过去不够全面、各系统互不相连、要求保安紧盯屏幕的情景,改变成安防 监控更加全面到位、报警更加智能、 处理更加迅速,对非正常情景提出对策和告警,并自动切换画面跟踪目 标,这样各类事件处置能预先程序化 和自动化,并可点击分层进入查看数 据的大屏幕综合图像信息,降低了控制室保安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 能。

对于社区安保人员来说,安防物联网将现有安防各系统有效集成、协同运作,实现一定程度智能化,提升 技术运用的先进性,悄然改变了他们 的工作模式。具体来说,信息的共享改变了过去各系统独立工作的方 式,各系统协同工作减少误报警和漏 报警,对异常行为作出及时的响应处 置。同时,也对安保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熟悉各 系统工作模式、使用情况等,思想上 也要有“大安防”的概念,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安防物联网系统的新运用

安防物联网化就是采用RFID、 无线传感器、智能视频分析、网络传输、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集周界 防护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车辆出入 管理系统、安保人员调用系统等多个 智能子系统。它是人与自然之间信息互动的一种技术手段,可实现人与 物理系统的整合,改善人和自然物体 间的关系。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简要介绍:

一、周界防防护系统。 周界防护系统作为社区外围防护的第一道防线,一般采用视频监控、红外对射、电子围栏、微波空间探 测器、泄漏电缆、振动电缆等设施,在保障居民生活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些设施中,由于受空间地形 或者是设备本身条件限制,比如微波 探测器,当入侵者非常缓慢地切向通过传感器的检测区域,而不会引起自 动增益变化(设计传感器发出报警信 号的最小变化量),就会造成漏报警; 或者小动物、树叶进入传感器检测区 域引发的误报警。种种客观因素造 成系统性能的下降,无法与人力资源形成合力保障社区安全,给社区安保人员带来无形的压力。在系统设计之初,设计者可能会通过集成多种技 术手段的检测方法,来改善这种困境,但各设施间缺乏有效的联动以及 数据信息的融合处理,整体应用水平也未见提高。

物联网时代不仅要求前端各种 类型检测传感器紧密配合、相互补 充,还需要后端管理中心数据处理服务器,以及相应的智能处理软件。周 界防护系统的感知端探测到入侵行 为发生,泄露电缆探测器能够指出入 侵者的位置,接着指挥中心通过安防 物联网调用周围摄像机,对其行为进 行实时监控,也是对入侵行为的复核 确认。得到报警确认后,将视频信息 传给中心安保人员或手持终端的巡 逻人员,及时对入侵行为进行制止。

二、视频监控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安防监控系统主要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安 防监控领域的所有监控目标一一无论是人、设备、仪器、装置还是任何一 个物体,均能通过通用的泛在互联和 信息交互,实现智能监控。传统的基 于互联网架构,通过布置在监控区域 的传感器被动采集目标状态的监控 模式将被主动防御替代,监控区域的 所有物品均将连入互联网。这样的参数区域状态分析,提高了信息的丰 富性和宽泛性。

研究表明,人员长时间盯着监控屏幕,很容易产生疲劳,得到的有效信息就会锐减,易引发漏报警。现在有些摄像头已具有一定的智能功 能,能够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录制,并向管理中心传送有效信息。当摄像 头视界内的活动超过系统设定的阈值时,触发报警。报警信号通过物联 网传输网络,送至后台监控处理中心,同时报警画面直接显示在中心监视器上,并进行实时录像存储。根据 报警的类型和地点,中心由保安巡更系统通知附近安保人员赶赴现场处置险情。

三、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进行人员、设备的管理在业内已被广泛运用。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RFID标签已 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公安领域,从发 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高性能的电子护照,从ETC不停车收费到路桥卡、电子绿标,无处不存在个头微小、 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RFID的身影。

出入小区的车辆包括内部车辆和外来车辆,当装有RFID标签的车辆进入社区出入口时, 监控系统对车辆及车上人员 进行拍照记录,同时车辆自动识别系统的读写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安装在受查车辆固定位置的电子标签收到 读写器的查询信号后,将此信 号与电子标签自身的数据信息(车牌号码、车主信息等)反射回读卡器。系统将信息解码后送至中心 数据库,与数据库存储的内部车辆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放行,然后通知安保人员进行处理。对于进入 小区内的外部车辆,待确认访客身份 后可临时发放射频卡,社区内各路口 处安装有RFID标签识别装置,记录下经过路口的车辆信息,以便日后查 询车辆行驶路线、活动地点等。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后,中心可及时调用监 控画面进行核实是否需要人员到达 现场处理,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保安巡更系统。

物联网实现了安防各系统之间 泛在协同、信息交互共享、智能化管理等。保安巡更系统是对上述技术 防范的加强和补充,技术手段能做到 提前预警、对入侵行为进行有效威 慑,但并不能阻止犯罪的发生,而保 安巡更系统是对技术防范的响应。

安保人员的巡逻分为定点巡逻 和不定点巡逻。定点巡逻是在社区易发案点安装巡更装置,安保人员持 有电子巡更棒,到达该点就要在一个 金属环上点一下。巡逻完毕后,电子 巡更棒要回管理中心,录入电脑分析 警情。这样可以科学分配安保力量, 也可以防止安保人员出现懈怠。当 警报发生时,中心根据安保人员的位 置,并将险情传送给其持有的终端设 备,做到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处置。

总结

立足于不断发展成熟物联网技术,以社区各种资源和人员的综合利用为目的,依托现有安防系统和管理 平台,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高效、协同运作,筑成一道及时响应、迅速处置的安全保障体系。也希望物联网技术越来越深入民众的生活,享受技术进步为大家带来的“智能、高效、便捷、舒适”的生活方式。

相关资讯
联系我们
业务手机:13709665619
联系人:何先生
邮 箱:hlb@piccvian.com
网 址:www.piccvian-da.com
地址:佛山市地德富塑料城商务中心D座5号